本次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因为其学术关注点显得十分独特和耐人寻味。“这个世界存在吗?”这一发问式的展览主题,导出了一个世界性的集体症候,这是一个高度符号化、图式化的社会,我们的影像资讯不仅泛滥成灾,而且几乎统领和主宰了真实的世界。随意复制并扩散的图像替代了真实景观,处处跃动着的荧屏画面替代了鲜活的生命印迹,由麦克风传播的音讯掩盖了自然界的天籁原声……正如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不厌其烦地反复陈述的那样:“这是一个拟像的世界,在那儿,形象比现实更真实,一切都是表征,因此,表征和被表征物体之间的差异性无法确定”。
拟像,意指“后现代社会大量复制、极度真实而又没有客观本源、没有任何所指的图像、形象或符号”。早在柏拉图时期,拟像就已是一个重要概念了,但它真正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得益于鲍德里亚对它的重新阐释和独到分析。在鲍德里亚看来,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仿真和拟像的时代。拟像淹没了真实,人们似乎都在以不停地生产真实来对抗拟像和仿真。在《拟像与仿真》一文中,鲍德里亚为后现代的文化设立了一个坐标系,他考察了“仿真”的历史谱系,提出了“拟像三序列”说。第一个序列是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阶段的、相对遵循自然价值规律的“仿造”时期,追求的是模拟自然、复制自然和反映自然;第二个序列是生产,它是工业时代的主导模式,这一阶段拟像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并受价值和市场规律支配,其真实目的是市场盈利;第三个序列是仿真,这是被代码所主宰的当下时代的主导模式,在鲍德里亚看来,这一阶段拟像创造了“超真实”,而以传统反映真实的规律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由模型构造了真实。这也意味着,我们这个当下世界的“真实”已经不是自然的真实,而是充满广告资讯、媒体传播和谎言泛滥的“超真实”,是一种脱离了所指的“漂流的能指”。
当2010年下半年在媒体异口同声的“千年极寒”即将来袭的“超真实背景下,现实世界中的真实温度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价值和市场规律支配下,模型已经完全构造了一个真实的“寒冬”;当我们的火锅底料里面70%的成分是化学添加剂,不知不觉我们的味觉已经被“拟像”的时候,人们再一次想起了鲍德里亚。在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上,我们注意到了两位颇具代表性的摄影家。一位是聚焦于拍摄城市广告风景墙的中国艺术家倪卫华,另一位是花了七年时间专注于拍摄巴黎农业沙龙展会上虚假动物和人工景观的法国艺术家雷米-阿尔迪日。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以当代艺术家的敏锐和执着,对工业复制时代和数码信息时代的“仿真与拟像”特征作出反应,揭示了这个现代化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和弊端。
倪卫华的《风景墙》系列摄影清一色地对准“拟像”的房地产和市政形象广告风景画,并让“真像”的行人纳入镜头画面,使行人瞬刻间 置换了“事件的发生地”,并与“拟像”的景色交融一体,互为参照。在此,“现实不存在了,而没有了现实坐标的确证,人类不知何所来,何所去”。在《风景墙》中,以城市房地产广告为主题的系列作品特别引人关注,那些优雅豪华的别墅、温馨舒适的住宅小区反复出现在倪卫华所聚焦和框定的画面里:它们中有的是直接翻拍并挪用的某处房地产楼盘的照片,有的是经过PS处理过的广告摄影合成图,有的则是三维设计住宅效果图。这些图像到处充斥于城市中的大街小巷,烘托出中国当下热火朝天的房地产热。而这种“拟像”的动机正好契合了鲍德里亚“受价值和市场规律支配的产物”的观点。由于利益驱使,中国的房地产业无节制地发展和膨胀,各个大中城市就像是一个个巨大的建设工地,摩天大楼在短短的一、二十年间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别墅楼盘及高尔夫球场等比比皆是。但真正造成房地产经济过热和泛滥的不仅仅是这些作为建筑物的真像,而是电视、网络、报刊、户外广告及灯箱片里铺天盖地的“拟像”。倪卫华之所以将作为真像的过路人群纳入到作为拟像的风景画面里,一方面,隐喻了“人”已被“拟像”所淹没或绑架;另一方面,也反证了“人”已被虚构、被边缘、被媒体广告同质化,成为商业世界的奴隶和陪衬的一种现实情形。当我们看到民工们在豪华别墅风景墙前路过时那种尴尬、突兀的表情时,我们似乎明白了一切,是现代化绑架了农村劳动力并榨取了他们所剩无几的剩余价值。倪卫华《风景墙》中另一个有意思的系列是生态绿化系列,当自然生态成为一种商业策略时(房地产广告推介所惯用的元素),电视荧屏、街头广告墙、报刊杂志里晃动的几乎都是绿色的、生态的图像符号,而“真实世界”的绿色却被城市化挤走,只剩下一些可怜的点缀。当我们看到倪卫华作品里一对骑车的恋人在诗情画意的芦苇荡前定格凝固时,你不禁会发问,这是真实的吗?事实上,所谓绿色生态,在当下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一种在传播媒体和广告语汇中不断地被拷贝的、符号化的、让人习以为常的“超真实”。实际的情况是,城市化和现代化大肆破坏了生态绿化,钢筋水泥取代了农田、森林和生机盎然的沼泽地。倪卫华艺术实践的价值在于,他以传统纪实的策略再现了复制与仿真现场,并通过让“拟像”与“真像”的不期而遇,“晒”出了城市化进程下过度发展、盲目建设、物欲泛滥、生态失衡、贫富不均等种种社会弊端。
法国摄影家雷米-阿尔迪日早在七年前就对当代社会“拟像”的症结进行了反思。他拍摄系列作品《自然》,七年来做的是同一件事,即反反复复地进出于法国巴黎的一个农场——一个标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别场所,他在农场中寻找千千万万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进行拍摄,然后向公众展示。透过雷米-阿尔迪日的摄影,我们可以隐约看到,那些青翠欲滴的树木、牧草、农舍等应有尽有,牛羊马“自由地”生活、穿插期间,呈现了一派田园牧歌式的浪漫主义气息。然而事实上,当你仔细察看每一件摄影作品中的细节时,一定会惊讶不已,因为摄影作品《自然》似乎是在无休无止地诉说一种当代社会的“不自然”和“装自然”情形。他拍摄的所谓“田园风光”,实际上是法国利益团体欺骗公众耳目的“伪造的自然”。在连州展出的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在一个印刷品购物袋上,一只狮子凝视着由钢筋和混凝土构成的购物商场,工作人员在用彩色涂料对花园和泳池进行装饰描绘,在人工喷绘海景前一个年轻人正在拖动地板上仿制小船……这些闹剧一般的情景,使人们不得不反思在今天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期望的自然究竟在哪里?是谁夺走了我们的家园? 透过他的摄影陈述,我们会对那种“田园牧歌式”的场景窦生重重疑虑,同时不禁为画面中某一头动物“神伤的眼神”而深感焦躁。阿尔迪日如同一位行为艺术家,思考、行动并持之以恒地重复。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停地进出“农场”,不停地拍摄记录,不停地展示发布。这与“农场”方面不停地装饰打扮,去建构一个让公众信服的生态自然形象的行为正好匹配对应,与每天即时公布的农场公众参观数据遥相呼应。他以“过度拍摄”来对抗“过度拟像”,以“过度展示”来消解“过度传播”。这是艺术家面对现实问题的一种无奈策略,同时,也是值得我们所有现代人去深思、去解密的“现代化的困境”。
倪卫华和雷米-阿尔迪日的摄影不约而同地关注和聚焦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症候,揭示了“机械复制”、“过度仿真”、“无节制扩散”等给自然生态和生命本真带来的异化,从而强烈地附和并印证了鲍德里亚著名的“拟像理论”,成为本次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上与鲍德里亚思想契合得最为紧密的艺术实验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