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卫华:离散的岛屿和漂移的作者
作者朱其
2019-05-08 11:03:49 浏览 50 # 一九九零年代装置

       在本文开始我想先描述一个借喻,即一个个岛屿散落在洋面上,一个作者来到一个岛屿上,作一番游历,然后漂移向另一个岛屿。这个描述适合了一批人,尤其是90年代初,中国艺术界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一批画家、诗人放弃了他们原来的一片天地和艺术积累,开始从事装置和行为艺术。倪卫华便是其中的一个。

       在八十年代他写过一阵先锋诗,也搞过一阵架上绘画的实验;九十年代后,他突然做起了红盒子,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散发,后来又在公共场所张贴许多谁也看不懂的招贴;95年后他回到了美术馆,将一堆办公桌椅堆在墙角;96年又搞了两个大铜字,这两个铜字的作品几乎上了96年所有中国重要的美术刊物。可是装置艺术没有象早期朦胧诗那样迅速成为主流,也没有象“八五”思潮因为特定的政治背景获得意义上的拯救。这主要因为象《江苏画刊》、《画廊》等艺术领域的主流刊物本身被边缘化了,另一方面,市场化和流行文化使大众可以绕过精英艺术而获得个人拯救。

       这个背景导致倪卫华那一代的艺术家有独特的规定性,即漂移。在一个脱离社会界面的领域,从诗歌到绘画,从行为到装置,虽然艺术具有相通之处,但不同媒介、不同类型的艺术毕竟有着各自的边界。这种漂移从形式层面看,平面视觉超越作为诗歌的文本,行为超越平面,概念艺术又超越身体,基本上是一条现代主义线索,而且有着内在的逻辑线性关系。倪卫华的作品被真正关注是从《连续扩散事态——红盒》系列开始,这件作品严格地说应被归类于概念艺术。

       红盒子的设想来自计算机病毒程序对文字的肢解,随后将红盒子散发到商店、广场、闹市街头等,仅仅是一个象征性举动,以喻示符号和意义增殖的令人恐惧的过程。《连续扩散事态——招贴》系列乃是以红盒子中虚构的文字为起点,转向对阐释和符号解码的抵制,但似乎陷入一种象征性。因为行为的非政治性是其最终边界,这就规定了行为本身只能是示意性的,而非通过街头效应去影响主流媒体和舆论。它的意义场所是专业刊物,公共场所就只能是概念所表演的布景;另一方面,大众的误读也易将作品视为某种游戏或江湖骗术。因此95年,倪卫华以一件颇具争议的《界限:非展品的搁置》为切入点回到了展厅,并且似乎更明确其作品设定在以专业艺术史为背景的概念艺术层面。96年的《美术:词与物的合法化在场》则设定在“什么是艺术”这个视界。我认为这两个作品是九十年代比较好的装置作品之一,它在语言上非常的纯粹和简洁。而前两个行为作品则与文化层面的概念有些纠缠,边界不明确,不属于非常严格纯粹的概念思考。

     “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已是当代艺术领域的一个焦点问题。在西方艺术这一方面,现代主义的哲学根源可追溯到黑格尔、康德哲学的“纯粹理性”和“自律性”概念。现代主义使艺术最终成为一种宗教,脱离了社会政治生活领域,后现代主义希望的断片形式打破逻辑线性对艺术思想的束缚,但仍没有越出现代主义的自律性规则。在某种意义上,二战以后的后现代主义艺术都属于概念艺术,并且这一条线资源已被发掘到它的核心概念的边界。在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在将西方艺术史概念链经过早期的嫁接后,尤其是从西方概念与区域语境之间的内部抵制关系以及意义确立上的需要出发,在这一侧面,也相应提出了这一个问题。“什么是艺术”作为演绎逻辑的陈述就可转述为“我的艺术是什么”。就这一点,倪卫华的作品的意义也许正在于此,即它触摸到了一个边界,虽然作者还未能最后跨过边界,在一片空白地真正面对自己来看艺术。

        就在倪卫华企图通过这条单一的纯粹欢乐通道,去抵达一个高峰时,他也终于发现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能力和事情,因为没有相应的基础话语去使他继续穿越,这需要一个时代有一批人去写作基础本文去给艺术家个人以思考和陈述工具。因此,他的作品几乎是只跟单一的艺术史和少数与他处于同一话语背景的人交往。他总需要去解释,每次都要写一大段文字去补充陈述,而不能使材料和造型自己变得感性。当我们从一种材料中看出一段历史关联时,那是因为历史曾经用过它。倪卫华的作品总显得概念大于形式,这也是一种无奈,材料的人文感性来自被人文知识分子和艺术的思想一一平静地触摸过的物质媒介,而在中国,触摸现代材料和物质性的工作才刚开始,也就很难让物体本身发生意义延伸。这就是他的艺术,同时也是其它这一代艺术家的艺术,即他们一直在没有自己的现代性根源和空间的前提下从事艺术。这是和6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人相关的,他们带着60——80年代意识形态生活的记忆,置身于转型后的商业主导社会,既不能回到前者去确立意义,也无法立刻融入后者,就这一点而言,这一代艺术家要承受的困境和尴尬要比后继者严酷得多。他们希望以不牺牲自己的文化信念和习性的方式与这个社会重新整合,这种磨合的周期却可能是漫长的。并且这一批艺术家包括倪卫华,可能将在主流结构的缝隙继续作一段漂移。

       1997年,倪卫华又在关心网络和计算机艺术,也许又一次漂移即将开始。现在判断这次漂移的价值还为时过早,正如他的绘画实验一样,经过水洗后,总会有一些颜料沉凝下来。不管如何,它反映了一代艺术家的意志、智慧和情感所经历的炼狱。只是这种炼狱在外表看来,将是平静的和世俗化的,是一种漂移,而不是现代主义式的针对体制的流浪和放逐。



发表于:1997.5

没有了!
没有了!
Copyright ©niweihua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11308号-1